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8条及其实施准则第6条明确指出,实施全面无烟环境法律是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最有效的措施。[1]2006年1月,《公约》在我国生效后,部分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杭州、哈尔滨、天津等修订或制定了城市无烟环境法律并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执法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网吧网民占总网民总数的22.4%[2],网吧作为相对密闭的公共娱乐性场所,是公众比较密集的场所,为防止场所内的服务人员及顾客受到二手烟草烟雾的危害,城市控烟条例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网吧内禁止吸烟。但多项研究表明[3,4,5],网吧仍然是受到烟草危害的重灾区,始终是执法的重点和难点。
为指导各国控烟立法和执法实践,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公约》第8条实施准则,在总结多个国家和地区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控烟法律的有效实施应明确规定场所管理者应履行的义务,包括由监管部门决定禁烟标识的形式及内容,在场所入口及其他适当地点张贴禁烟标识,并公示监督举报电话或其他方式供公众举报违法行为,这些是城市条例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本研究选取国内已经实施无烟环境法律的四个城市部分网吧作为研究对象,现场观察网吧内禁烟标识的设置情况,禁烟标识的内容,顾客和场所人员守法情况,同时对城市控烟负责人员、执法人员、网吧经营者及网吧内公众进行访谈,了解条例执行情况及相关人员对场所禁烟及禁烟标识的态度,为城市控烟条例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上海与杭州于2010年3月1日,哈尔滨、天津于2012年5月31日实施城市控烟条例,其中上海、哈尔滨、天津的条例要求网吧内全面禁烟,虽然杭州条例对网吧的规定为部分禁烟,但杭州市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了网吧全面禁烟,因此将杭州的网吧纳入到全面禁烟的范围。
分别在上海、杭州、天津、哈尔滨4城市随机抽取2个中心城区,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城区内网吧,按照东、西、南、北进行编号,共随机选择84家网吧作为样本机构。调查对象是4个城市的部分网吧及其经营者,网吧禁烟执法人员和城市控烟负责人。
1.2 调查方法 1.2.1 现场观察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网吧营业高峰时间进入网吧现场观察30分钟,填写现场观察表,内容包括:(1)有无提示本场所禁烟的标识,包括禁烟标识、控烟宣传海报等;(2)禁烟标识信息:规定场所禁烟的明确警语、传统“禁止吸烟”警语或图标;(3)网吧内违法吸烟情况。
1.2.2 个人访谈
以城市执法情况作为依据,根据专家讨论和城市执法管理者及执法者反映的问题设计个人访谈提纲,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网吧实施禁烟情况、网吧内禁烟标识张贴情况及建议等。通过城市控烟执法协调人联系城市控烟负责人、执法人员和场所经营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此次共访谈了32人,其中包括4名城市控烟负责人、4名网吧执法人员、14名网吧经营者和10名顾客。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场所内顾客,在征得个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访谈,访谈以目的信息达到饱和作为终点。个人访谈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开展,全程录音,访谈资料在收集、整理、转录后进行描述性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将观察资料信息录入,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定性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本调查对所使用的场所观察记录表及访谈提纲进行预实验;先进行现场观察后,结合现场观察的结果进行访谈;访谈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访谈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以信息饱和作为结束终点。
2 结果 2.1 网吧内禁烟制度建立情况观察中通过询问网管或者通过网吧内张贴标识判断网吧内禁烟政策,有53.6%的网吧配合城市控烟条例制定本场所内全面禁烟的规定,而38.1%的场所内无任何禁烟相关规定,场所内任何区域都可以吸烟,10%的场所设置室内吸烟室或室外吸烟区,但是吸烟室/区与非吸烟室/区之间没有有效的物理隔断,空气可以相互流通。四个城市的禁烟规定不尽相同(P<0.10),其中,哈尔滨市所有观察网吧内均履行条例要求建立了网吧内全面禁烟制度,而天津市大部分网吧内没有任何相关的规定及对场所内吸烟行为的限制,上海市及杭州市均有近一半的场所没有建立起场所内禁烟制度(表1)。
分别有75.0%和86.9%的网吧在入口及室内其他区域张贴禁烟标识,入口处的张贴率明显低于室内其他区域的张贴率(P<0.10);场所实施禁烟制度,对入口处的禁烟标识张贴产生了影响(P<0.10),与室内其他区域禁烟标识情况无明显相关;入口处禁烟标识张贴率在不同城市之间有明显差别(P<0.10),其中天津市的张贴率低于其他3个城市,且天津市两个城区之间的张贴率在入口及内部其他区域都存在明显差异(P<0.10)(表2)。
关于禁烟标识上的内容,上海、哈尔滨及杭州都有其独特的设计,总体来看,各种类型内容所占比例依次为:仅有传统“禁止吸烟”占43.8%、有监督举报电话的占26.6%、有罚款金额占15.6%、有健康提示语占7.8%、同时有处罚金额及监督举报电话占4.7%、同时有处罚金额及健康提示语仅占1.6%,其中哈尔滨市的禁烟标识统一设置了监督举报电话,上海和杭州则分别设置了罚则及健康提示。在入口处张贴禁烟标识的网吧内禁烟标识的信息明显多于入口处没有张贴禁烟标识的网吧(P<0.10),室内吸烟现象也好于没有张贴的网吧。按照城市控烟法律的实施指南,都规定了在场所入口处张贴禁烟标识,也体现了执法监管部门积极推进法律有效实施的行动和态度。综上所述,相比于室内其他区域张贴的禁烟标识,入口处的禁烟标识更能体现出城市控烟条例对于网吧的影响。从场所吸烟情况看,禁烟标识的内容对违法吸烟现象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表3)。
84家网吧中,67家发现违法吸烟现象,网吧内吸烟率为79.8%,有全面禁烟制度场所的吸烟率明显低于有部分禁烟制度或没有禁烟制度的场所(P<0.10),没有在任何区域张贴禁烟标识的8家网吧内都有吸烟现象;在入口处张贴禁烟标识的网吧比入口处没有张贴禁烟标识的网吧吸烟现象明显减少(P<0.10)(表2)。
2.2 定性结果
通过访谈网吧经营者所获得的网吧内禁烟规定及环境创建等与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2.2.1 城市执法人员对于禁烟标识张贴的态度城市控烟条例都明确规定场所内张贴禁烟标识,城市控烟负责人负责制定并下发城市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禁烟标识,期望通过在规定的位置张贴禁烟标识达到对城市控烟条例进行宣传并对公众产生警示的作用,从而提高公众对于法律的依从性。
关于控烟标识的内容,各城市均经历了一定的改变过程,包括从传统“禁止吸烟”警语到在禁烟标识上增加包括罚则、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并将禁烟标识的张贴作为执法监督处罚的一项指标。但是各个城市在增加内容时有不同的考虑,如在禁烟标识上增加违法罚款的信息是希望通过强调违法行为的后果来提高法律对公众及场所的威慑力。负责人承认禁烟标识确实存在在某些场所张贴率较低的情况,这些场所多为控烟力量较为薄弱、之前很少开展控烟活动的地方。城市控烟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反映在执法过程中将场所是否张贴禁烟标识并公示监督举报电话作为执法检查的一项关键内容,并对没有履行规定的场所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根据访谈结果,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场所在张贴禁烟标识及公示监督举报电话方面能够达标。 控烟负责人及执法者也达成了有关共识,一致认为在执法过程中,禁烟标识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警示或宣传形式,禁烟标识张贴较好的场所对控烟条例的了解、理解和遵守情况也较好,在此类场所开展执法活动的阻力也较小。
但是,也有执法人员对于监督举报电话的使用有不同意见,主要原因有:(1)个人吸烟行为有即时性,即使有人举报,执法人员也无法立即做出有效的反馈;(2)开放监督举报平台对执法资源的要求较高,而目前现有的执法资源有限。
2.2.2 网吧经营者对于场所内张贴禁烟标识的态度网吧经营者对于在场所内张贴禁烟标识都持支持的态度,并且反映收到来自监管部门下发或者自行购买了禁烟标识,赞成控烟条例的实施。认为通过张贴禁烟标识能够使顾客了解场所是禁烟的,并且在劝阻吸烟行为的过程中通过对罚则及监督举报电话的引用,达到一定的劝阻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顾虑:首先,由于场所管理者和顾客的健康及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而且条例实施后,日常的控烟监督执法较少,只有极少一部分网吧受到了处罚,因此在经营者看来,禁烟标识的张贴和条例仅仅是形式,不具备效力;第二,是否张贴禁烟标识对其场所影响不大,本身网吧内所张贴的各类信息已经很多,内容过于繁多,造成禁烟宣传和标识难以引起场所内顾客的注意力;第三,经营者反映张贴传统“禁止吸烟”标识是出于消防法的要求,而非履行控烟条例保护公众健康目的的规定,因此劝阻吸烟或者场所内禁烟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第四,关于监督举报电话,由于网吧经营者认为吸烟是小事,没有上升到违法处罚的层面,因此一般不会使用监督举报电话。
2.2.3 公众对于公共场所禁烟标识的态度所访谈的公众都表示曾经留意到了场所内张贴的禁烟标识,并且认为禁烟标识的张贴有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吸烟者认为如果张贴了禁烟标识,就可以有理由劝阻吸烟者或者要求场所服务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对于吸烟者来说,看到禁烟标识或者被告知场所内禁烟会选择到室外吸烟,但是也存在群体活动情况下,吸烟者相互影响而选择忽视禁烟标识在室内吸烟。
关于监督举报电话的作用,仅小部分的公众表示留意到了举报电话,但不会对场所内违法现象进行举报,主要原因是认为吸烟违法过于严重而且也避免“找麻烦”。
3 讨论 3.1 网吧禁烟制度实施情况与《公约》及城市控烟条例要求存在差距
四个城市的网吧内禁烟标识张贴率相对较高,但是仍未达到全面覆盖,入口处的禁烟标识张贴率较低,网吧内吸烟现象仍十分严重,说明网吧内禁烟制度的实施情况与控烟先进国家和地区及公约第八条实施准则第31条[1]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本调查结果与其他针对城市控烟效果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6 ,7]究其原因,首先是对网吧的禁烟执法检查松弛,虽然控烟条例对网吧内无烟环境创建有明确要求,但是条例的实施尚未得到执法人员的足够重视,体现在对网吧控烟执法的频率较低,也未将控烟执法融入执法机构常规检查之中。从而导致网吧对控烟条例的执行大打折扣。第二,有关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等没有认识到禁烟标识对实施场所全面无烟的重要性,进而对按照要求张贴禁烟标识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对由于禁烟标识张贴不到位而受到处罚不理解。第三,目前国内城市条例对于禁烟标识的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城市对禁烟标识的设计没有规范,可能会影响禁烟标识的警示作用。第四,部分场所管理者认为场所内禁烟会降低网吧的收入,对于履行在场所内张贴禁烟标识和劝阻顾客吸烟等条例规定的义务不积极。最后,研究显示,城市条例出台之后,公众对于条例的知晓率及支持率都有所提高[6,7,8],但是本研究显示公众对于条例的依从情况较差,近4/5的场所内有吸烟情况。
3.2 禁烟标识的形式内容不统一
4个城市在禁烟标识的设置及形式内容设计上各有其特点,部分城市也在禁烟标识上增加了额外信息,说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禁烟标识对条例的有效实施和无烟环境创建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城市没有统一规定和设置禁烟标识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城市如上海、哈尔滨市都对其做了统一设计,但没有进行强制实施或推广,因此导致网吧等场所没有使用按照城市条例要求设计和发放的禁烟标识,使网吧的禁烟效果受到了影响。
3.3 控烟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参考
控烟先进国家如爱尔兰、英格兰、土耳其、美国部分州或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在实施无烟环境法律之后公共场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无烟环境法律实施之后,随着宣传及执法活动的开展, 公众及场所管理人对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法可依,使个人吸烟行为通过守法自律及场所约束得到了改善。[9,10]
有研究表明,对禁烟标识进行科学设计和张贴到位是推动法律实施的有效手段,对于场所管理者、监督执法人员及公众能够起到警示及协助执法的作用。因为:第一,禁烟标识能够简洁明了地告知公众已置身禁烟场所之中;第二,可以作为场所管理者、工作人员及公众劝阻违法吸烟行为的参考依据;第三,能够促进公众建立无烟行为规范;第四,可以作为监督执法人员判定场所管理者是否遵守法律的直观简单指标;第五,禁烟标识上提示有明确的罚款和举报电话能够明确地告知吸烟者违法吸烟的后果并能增强公众协助执法的信心。[11,12]
控烟先进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禁烟标识对于控烟法律有效实施的作用。他们在禁烟标识的设置和设计上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如英国、法国及亚洲部分国家都要求一旦场所列入禁烟场所,则必须在入口区域或者类似区域设置显著的禁烟标识。关于“显著”的规定,包括对禁烟标识的大小、 颜色等有明确要求以提高禁烟标识的可视度。如北爱尔兰禁烟条例规定禁烟标识不小于148 mm*210 mm;阿根廷、香港等要求禁烟标识为对比色如白底黑字等。禁烟标识上应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该场所为禁烟场所,并且明确注明“本场所”等专指特定性文字。此外,在禁烟标识上也可增加不同要求的内容,如英格兰、墨西哥等要求每个禁烟标识上须有相应的负责人姓名或监督举报电话,以便公众监督举报,香港、法国的禁烟标识上需标明禁烟条例生效情况以及对违法情况罚款,而危地马拉要求内容包括关注健康等信息。
4 建议 4.1 设计适合城市实际及不同场所要求的禁烟标识参照国内外实施禁烟先进国家和地区对于禁烟标识设计的规定,结合城市及场所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城市实际及不同场所要求的禁烟标识,使禁烟标识具有一定的宣传效力并能起到警示作用;城市控烟执法协调机构定期评估禁烟标识的效果,根据调研结果更新禁烟标识的内容。通过执法部门要求禁烟场所按照要求张贴禁烟标识。
4.2 开展常态监督执法,动员社区参与执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包括将控烟执法融入到日常的检查活动中,如卫生检查、安全检查等。将定期视察和不定期的抽查结合起来,动员社区参与执法,鼓励社区成员监督法律遵守情况,举报违法行为。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上海市健促委、天津市疾控中心、哈尔滨市防烟办、杭州市疾控中心、杭州卫生监督所的大力支持,谨致感谢。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Guidelines on protection from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 for Article 8 of the WHO FCTC, 2007[R]. Geneva, 2007. |
[2]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3. |
[3] | 刘波, 邓芙蓉, 郭新彪.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43(8): 664-668. |
[4] | 刘波, 杨冬梅, 滕秀全, 等.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烟草暴露与控烟状况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5): 468-470. |
[5] | 田斌, 姜垣. 禁烟标识对网吧禁烟效果的评估[J]. 健康必读, 2013 (6): 464-465. |
[6] |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R]. 上海, 2012. |
[7] | 天津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天津市控制吸烟工作报告[R]. 天津, 2012. |
[8] | 陶建秀, 耿倩影, 沈利, 等. 上海市金山区 99 家公共场所的控烟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1, 27(6): 675-677. |
[9] | Goodman P, Agnew M, McCaffrey M, et al. Effect of the Irish smoking ban on respiratory health of bar workers and air quality in Dublin pubs[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7, 175(8): 840-845. |
[10] | Rigotti N, Stoto M, Schelling T. Do businesses comply with a no-smoking law? Assessing the self-enforcement approach[J]. Preventive Medicine, 1994, 23(2): 223-229. |
[11] | Bornhaeuser A, Bloom J. Smoke free Air Law Enforcement: Lessons From the Field[M]. Washington, DC: Global Smokefree Partnership, 2009. |
[12] | 梁晓峰. 创建全面无烟环境指南[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3. |
(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