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3.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4.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9
2. China Nat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191, China;
3. School of Public and Manage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4.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健康需求急剧增加,健康服务业这一概念逐渐为公众所熟识并成为热点话题。关于健康服务业的概念,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多是从卫生服务、健康经济等角度研究健康服务业。[1]国际上,美国的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流动健康医疗服务、医院、物理设施及健康管理等。[2]而我国在最近发布的文件《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健康服务业做了诠释,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3]健康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世纪90年代起,健康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急速上升,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美国健康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 17%,其它OECD国家约为10%。[4, 5]而我国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晚,目前健康服务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6, 7]因此,我国健康服务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国家鼓励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山东省青岛市结合本地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及医疗体系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国家健康服务业试验区的基本思路,旨在通过核心医疗服务体系的业态更新与升级,为健康服务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同时拓宽和延长健康服务链条,将养老、旅游等内容纳入健康服务业规划,挖掘潜在巨大健康需求,并鼓励商业保险发展,将本市居民的潜在健康需求转化为产值增量。本文主要通过探析青岛市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对青岛市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可行性进行判断,为青岛市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定量资料主要来源于青岛市2013年统计年鉴、2009—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年卫生统计资料及2013年全国统计年鉴等。
定性资料主要是对青岛市发改、财政、社保、卫生、民政、建设、体委、旅游文化部门代表,民营机构、商业保险经办机构代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健康服务业的认知情况、目前各领域健康服务业的开展情况、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设想与建议,以此判断当前青岛市各利益相关方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愿、能力及当前的反应。
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青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内外环境。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于1971年提出来的一种战略性管理的有效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内外部条件各方面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优势(Strengths, S)、劣势(Weaknesses, W)、机遇(Opportunities, O)和挑战(Threats, T)的一种方法。[8] 将SWOT方法用于分析青岛市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的把握青岛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从而得出一些新的启示,进而推动青岛健康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优化的发展结构给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2012年青岛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 302.1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去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4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 402.23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3 575.4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为 4.4∶ 46.6∶ 49.0。同期,第三产业占比高于深圳和宁波等其他计划单列市(图1),显示出青岛市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增加,超过本市一、二产业及部分计划单列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具有较强优势。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同时文化底蕴浓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使青岛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另外,青岛市注重城市交通建设,水、陆、空运输系统不断完善,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绿化覆盖率从2009年的43.4%提高到2012年的44.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远远高于北京市(76.8%)。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对100个城市的测评中,青岛位居第六。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为开发国内外旅游业及健康养老业提供了较大空间。
从发展环境看,得天独厚的海滨自然生态为健康养生游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相关配套的区域规划建设和度假旅游接待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为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医疗旅游发展潜力看,青岛市是著名的道教文化发源地,养生传统深厚,同时“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举措,与中医养生的文化完美契合,将对入境游客产生较大吸引力,市场前景可观。
在国家积极鼓励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青岛市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地方投入保障政策。2011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 700亿元的目标,并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投资7 000亿元扶持55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健康服务业相关项目164个,占总资金的37%。同时,在“负面清单”准入制、长期护理保险及养老服务业等多项关键政策方面也均具有创新性,并在全国处于领先,这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创建国家健康服务业试验区奠定了很好的政策基础,并提供了资金保障。
青岛市产业资源丰富,为以医疗为核心、相关产业为支撑的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基本医疗服务逐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打造5分钟和10分钟就医圈,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高端医疗服务潜力巨大,规划建设红岛医院集团等高端医疗集团,将极大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东北亚乃至国际患者的高端医疗需求。
多样化健康服务初具规模,健康保险潜力巨大,目前市场上已有近1 600种健康险产品并不断优化,2009—2012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3.76%;养老服务稳步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先行先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已成体系;康复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2年,青岛市共有14所疗养院,3 265张床位,疗养服务资源丰富,并注重发展特色服务,开发相关产业,使疗养保健服务集群初步形成。另外,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技术、资源和区位优势,将成为拉动医药批发零售和流通等健康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关键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青岛市无论是在人才数量还是结构上均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青岛市目前从事健康服务业的人员约占就业市场人员的4%,而美国为14.3%,德国为13%。在卫生技术人员中,2012年青岛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及注册护士数(2.48人)均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分别为3.1人和9.56人);本科学历仅占17%,硕士及以上学历不足6%,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内、省内具有领先优势的重点学科较少。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养生保健等方面专业人才更为缺乏,而培养有关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不能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健康服务业相关高素质专业人才,最终会影响健康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健康服务业的核心,是牵拉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青岛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仅有8家,优质医疗资源较匮乏。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由于“治疗—康复—护理—家庭”路径不通,三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又被康复、护理及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挤占,导致宏观配置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业的转型,难以发挥对健康服务业的推动作用。
在青岛市目前的服务业规模下,健康服务业虽然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GDP的贡献较小,尚未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器。健康服务业仍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医养结合体系初步建立,疗养服务尚未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医疗旅游业有待开发,各相关产业缺乏互动合作、资源共享和统一规划,应有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没有很好的释放。同时,多样化健康服务缺乏动力,相关研究指出多样化健康服务的发展主要依赖私立医疗机构,如在美国的家庭护理服务机构中私立营利性机构占57%。[9]而青岛市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仍为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比例偏低,2012年青岛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2 681家,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54%,在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方面缺乏持续动力。总体来看,青岛市健康产业链偏短、偏小,行业布局还处于分散状态,集群内部各组织合作程度低,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本地区健康服务相关行业的长远发展。
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结合自身特点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涵盖科技、信息、养老服务、旅游产业、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战略,以重点板块为载体,以重点产业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高端产业发展,提升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要素支撑能力,为健康服务业的高端发展提供了实施路径。
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以及老年身体机能下降趋势将会给我国老年健康产业市场带来巨大需求。[10]按照国际老龄化的标准,1987年青岛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已先于全国12年、山东省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的行列。[11]2012年底青岛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8.8万,占总人口的18.1%。[12]预计到2016年青岛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64.3万,2020年约193.4万,占比将达到27.6%。各类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对健康服务业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由于高技术、高水平服务相关的高端医疗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居民对高端医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青岛市有常住外国人口20多万,其经济状况好,对青岛市发展高端医疗有着较强的接受性。因此,应发展多样化的健康产业, 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目前青岛市政府、社会资本、市民等各方对健康服务业认识不足,对其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与业态形式的准确定位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其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潜在问题的认识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这不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部分决策者并未将发展健康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相联系,使之与健康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不相称,这必然会影响其健康服务业的未来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的健康服务业都起步较早,且地方政府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其中北京和上海已在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园区或健康服务产业园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上述城市拥有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及政策优势。这都使得青岛在发展健康服务业领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青岛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尚未形成明确的市场定位,并未理清在全国乃至全球健康服务业市场中的情况,也尚未形成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导致市场主体缺乏自由竞争和自主成长的空间,社会资本投入健康服务业信心不足,引发竞争不充分、竞争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因此不利于产业的合理规划布局,也会妨碍产业集群的有效集结。
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带动下,青岛市健康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策法律依然不健全,如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扶持与倾斜政策缺乏,致使青岛市健康服务业中很多新生微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在法律、规范及标准上依然缺乏监管,致使人员流动受限,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率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针对青岛市当前健康服务业认识不足的现状,建议利用多样形式,汇集各方力量,拓宽宣传渠道,全面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健康服务业的知晓率、参与度及满意度。一方面增加休闲健身设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开办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利用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打击虚假宣传,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氛围和社会环境。
根据国际经验,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无法解决健康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辅以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形成公共和私人健康服务产品共同供给的局面。[13]针对青岛市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建议青岛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利用现有的资源,盘活闲置的健康服务潜在资源,确立鲁东基本医疗服务中心、全国性的具有青岛特色的高端和多样化医疗服务节点及面向国内外以健康旅游和中医养生为重点的多样化健康服务重要基地的市场定位;利用青岛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已有产业基础,挖掘各城区产业重点、开发新型业态、拉长加宽产业链,形成既有基本健康服务的全域布局,又有三城联动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还有轴带展开并向外辐射的健康服务业链条。
建议青岛市在全面落实既有政策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家及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获得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限,打造青岛市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空间。一是制定在健康领域科研立项、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拓宽健康服务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健康服务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业和医疗机构通过股票上市、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等方式筹措资金。二是在规划用地上给予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完善健康服务立法和监管,在相关领域制定法规和行业标准,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针对青岛市人力资本缺乏的现状,建议青岛市完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一是健全人力资源保障 机制,通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留住人才;二是引进吸纳重点行业高端人才和行业瓶颈人才,实施海外创新人才引入计划,孵化优质资源、挖掘提质储备所需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强健康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注重培养心理健康指导人才,利用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资源,培养健康服务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如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1] | 夏杰长, 翟华.健康服务业发展大有作为[N]. 中国经济时报, 2012-04-06. |
[2] | 沈玉良, 景瑞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动上海健康服务业发展[J]. 科学发展, 2011(5): 81-89. |
[3] |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3. |
[4] | 吴晓隽.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J]. 城市, 2008(12): 29-33. |
[5] | 张振.发展健康服务业 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水平[J]. 中国经贸导刊, 2013(11): 48-50. |
[6] | 天津经济课题组.透视健康服务业[J]. 天津经济, 2013(11): 22-29. |
[7] | 明星.健康服务业 演绎“财富第五波”[J]. 中关村, 2011, 12(93): 22-25. |
[8] | Nigim.K, Munier.N, Green.J.Pre-feasibility MCDM tools to aid communities in prioritizing local viabl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J]. Renewable Energy, 2004, 11: 1775-1791. |
[9] |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EB/OL].[2014-05-10].http://business.highbeam.com/industry-reports/business/home-health-care-services |
[10] | 张再生, 绍辉.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3(7): 1-5. |
[11] | 逯进, 张旭, 孙翔.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城市, 2009(2): 57-61. |
[12] | 青岛市老龄办.青岛市户籍老年人口138.8万[EB/OL]. [2014-05-12].http://www.cncaprc.gov.cn/tongji/ 27679.jhtml |
[13] | 马伟杭.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 卫生经济研究, 2013(10): 3-5. |
(编辑 赵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