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 广东深圳 518020
2. Public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0, China
当前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与薪酬分配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疗领域的职称评审和聘任制度过于注重科研和论著,难以引导临床医生集中精力提升临床技能,很多临床医生注重做“职称科研”、“职称论文”,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了学术上的不良风气。[1]二是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主要按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专业技术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医生与护士之间,只要职称相同,其档案工资基本相同,影响了医务人员整体积极性的发挥。[2]
为此,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市医管中心”)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体现不同系列医疗人才(含临床、护理、医技、药剂、影像等)技术劳务价值的人才评价制度,即以各系列人才的岗位责任、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工作质量和强度等要素为量化依据,对其职业价值进行专业化定量评定[3,4];以此逐步建立与“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养人”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相衔接的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与“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 薪酬分配制度相衔接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目前,深圳市已初步完成临床医师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并运用该评价体系指导市属公立医院推进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完成了深圳市第一批临床医疗人才的评选与招录工作。
深圳市医管中心在参考美国医师行政学院Greeley框架、美国ACGEM 框架、英国皇家医生学院联合会良好医生实践能力评价框架、美国JCI医生能力评价框架等国际主流医生能力评价框架和医生工作量核定及风险衡量方法[5,6,7,8,9]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美国医保管理中心基于资源的相对价值系数(Resourse 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RBRVS系数)衡量临床医生技术水平[10]。
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医生职业价值评分体系;二是医生技术等级的分层分级基本原则及划分标准。
深圳市医管中心委托市医学会,组织各学科专业力量(16个学科,近200人次,历时一年),采取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初步确定了临床医生职业价值评分体系(即评分计算办法和计分公式,表1),并结合每个临床医生独立完成手术/操作的情况,以及每一例手术的质量,制定了完成权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校正因子(表2);采取翻译对接的方式,翻译了2013版RBRVS的wRVU 系数共计5 616个[11],并与国内的手术/操作目录进行对接(其中本土化系数281个),以此确定了每一种手术/操作的难度系数(表3)。
结合国内外临床医生岗位体系设置、现有职称体系分级分类等因素,提出将临床医生分为4层9级进行管理;市医学会组织各学科专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等方法,初步确定了4层9级划分原则(表4);各学科充分结合各自开展的手术/操作的类别、等级以及难度系数不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本学科各类手术的难度等级(表3)、各层各级医生的门槛分数(门槛分数是指每一级医生必须完成的最低手术/操作数量的标化形式:本级医生门槛分数=本级医生所需最低手术/操作门槛数量×本级手术/操作的平均难度系数),制定各自的分层分级划分标准(表5)。
对于每一个临床医生,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其重新评定技术等级。评定结束后,若该医生升高一个级别,则从零开始积累其晋升新级别的积分,原有级别积分归零;若不升高级别,则将其在本级别原有积分累加到新的记分周期,作为优先晋升的排序积分使用。
为便于与现有的职称评价制度相衔接,确保改革稳步推进,本研究编制了新的技术等级评价体系与现有的职称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表5)。
深圳市医管中心运用完成的心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肝胆胰外科、胸外科、骨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甲乳外科等16个学科的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所辖1家专科医院的76名医生和2家综合医院5个科室的67名医生进行了试点评价,结果显示,专科医院的技术等级与其原来职称相符率为78.9%,综合医院为44.8%(表7)。
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部分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生确实不具备相应的临床技术水平;二是受到科室管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低年资医生未获得适宜的临床实践机会;三是与国内先进单位相比,部分专科的技术水平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部分专科的分层分级划分标准较高,需要作适当调整。
以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制度为基础,深圳市医管中心指导市眼科医院等市属医院全面推动医院岗位聘任、医生绩效考核等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和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目前,市眼科医院已全面推动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科室综合管理、科研教学等指标挂钩,与医疗收入、处方、检查单等指标脱钩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建立医师分级考核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和工资核算信息系统。
2013年,深圳市政府印发《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提出2013 至 2018 年,在市属公立医院引进 I 类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80 名、II 类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300 名。所指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是经评选引进的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获同行专家认可的临床医学人才,分为 I 类和 II 类。2014年,深圳市医管中心运用该指标体系,成功从报名的18名第一批实用型临床人才中,遴选出15名医疗人才;临床医师专业技术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以往难以量化考核引进人才临床技术水平的局面。
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整体改革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疗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人事分配制度,用标准和数据准确反映每个科室、医务人员的实际业绩,保障医院内部分配的正确导向和公平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2014年医院出院病人总量同比增长了7.6%;二是通过建立公平客观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实际价值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激励医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持续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三是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各科室技术水平发展差距以及服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医院持续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
这一制度的建立,也为推动以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开展临床医学人才技术水平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地甄别医疗人才实际价值;二是开展临床科室的学科发展水平评价,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科技术水平;三是开展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更加客观地反映各医院提供的同类诊疗服务项目质量,推动医保付费机制改革。
临床医师技术等级评价是一项涉及人才评价、医生薪酬、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其指标体系需要在试点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人事、医生专业评价、薪酬、医疗管理等制度的变革。因此,将重新评定的结果应用到医院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中,需要制定过渡期配套政策。
在确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手术难度时,翻译参考了美国医保管理中心2013版手术难度系数,并根据国内手术分级管理、临床科室分类制度,研究制定了部分符合国内医院情况的手术难度系数(281个)。一方面,这些难度系数与国内临床实际的适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手术难度系数仍需继续改进以覆盖所有临床科室。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其推进总要经历适应过程。从管理的角度需要卫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和思维,改善管理形式;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一方面需要从观念和医疗行为上适应新的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利益的考虑,担心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结果偏低,影响自己的职称聘任、绩效工资以及在科室的地位。同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该制度尚未在国内其他地区施行,能否得到行业的认可也是医务人员担心的方面。
多措并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继续组织力量完善各类手术的难度系数;根据试点科室的反馈,修改分层分级划分标准。二是加快启动非手术临床科室以及护理、医技、药剂、影像等医务人员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
增强对评价试点的宣传动员,取得各利益参与者对该项制度的认同与支持,在市眼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医院等专科医院以及新建市属医院启动所有医务人员技术等级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试点进展进行监测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以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制度为基础,研究制定全面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养人”的岗位管理制度,以及“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1] | 曹伟. 关于卫生人才评价的探索与改革[J]. 医学与社会, 2010, 23(8): 44-46. |
[2] | 庄宝玲, 邱华巧, 钱家强. 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卫生人才, 2015(1): 52-55. |
[3] | 施燕吉, 徐爱军, 朱诺. 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进展及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5): 7-9. |
[4] | 郁晓霞, 李廷玉, 王萱玲. 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9(5): 105-107. |
[5] | Good medical practice for physicians—Prepared by the Federation of Royal Colleges of Physicians of the UK[S]. 2004. |
[6] | Kavic M S.Competency and the Six Core Competencies[J]. JSLS, 2002(6): 95-97. |
[7] | Hsiao W C, Braun P, Yntema D, et al. Estimating physicians' work for a resource-based relative-value scale[J]. NEJM, 1988, 319 (13): 835-841. |
[8] | Gorrindo T,Goldfarb E, Birnbaum R J, et al. Simulation-based ongo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evaluation in psychiatry: a novel tool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J]. 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 2013, 39(7): 319-323. |
[9] | Makary M A, Wick E and Freischlag JA. PPE, OPPE, and FPPE: complying with the new alphabet soup of credentialing[J]. Arch Surg, 2011, 146(6): 642-644. |
[10] | Wiersema M J, Mergener K. Current procedural terminology, 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 and the Center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overview[J]. 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 2006, 16(4): 775-787. |
[11] | Smith L S, Clark S, Hochstetler Z, et al. Medicare RBRVS 2013 The Physicians's Guide[S].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
(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