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四五”时期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资助热点及发展方向分析

罗琳彬1, 邢怡青1, 张亮1,2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
【分 类 号】 R197
【基    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71734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72474162)
全文 文内图表 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
“十四五”时期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资助热点及发展方向分析

·卫生政策分析·

“十四五”时期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资助热点及发展方向分析

罗琳彬1* 邢怡青1 张 亮1,2

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2.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是实现“健康中国”与“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以国家健康战略需求为导向,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学术期刊文献,系统性回顾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G0405)的资助布局、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研究发现,2021—2024年G0405聚焦六大研究方向:健康政策创新与协同治理、医保支付机制与战略性购买、数字健康与精准医疗、智能健康干预与行为医学、社区健康治理、社会热点驱动的动态选题,但在宏观系统研究、宏观政策创新、学科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显薄弱。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战略需求,在学科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学科发展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指引, 坚持问题导向,塑造宏观系统思维,以科学研究范式为支撑,以实践路径为落脚, 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将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融入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事业中。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 研究热点; 学科发展

1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人民健康与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内核,贯通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双向嵌入、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1]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作为“健康共富”的重要支撑学科,与 “健康优先发展”理念在价值意蕴、实践逻辑和战略定位上高度契合,致力于研究与解决我国新时代健康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理论与知识体系,成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健康管理与政策(G0405)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下设的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领域的15个二级学科之一。[2]自2025年起,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该学科方向进行了调整,更名为“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启用新命名学科方向在研究边界、研究内涵、研究范畴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更加强调以管理科学的逻辑与方法研究公共健康治理、中国健康政策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这一变化既是对近年来项目申报中“名义上冠以健康管理,实为微观疾病医疗管理研究”等现象的明确纠偏,也是对偏离管理科学范畴研究的有力剥离。

近年来,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政策或特定领域的治理问题[3-4],对智慧医疗、卫生政策、卫生治理等主题开展专题性评估[5-8],缺乏对学科基金平台项目的系统性分析与回顾,也缺少对学科项目整体发展趋势、交叉融合路径和前沿创新方向的全局性研究。基金项目作为研究者基于领域前沿热点与实际需求的思考而形成的研究计划,能够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9]系统回顾学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方向与研究热点,既是把握学科演进逻辑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科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以国家健康战略需求为指引,依托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学科资助数据,系统分析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发展现状、前沿趋势,明确学科平台项目资助布局与发展特征,确定学科发展的若干重点前沿领域,以研究方向助力健康管理科学在新时代公共卫生治理中的理论深化与政策转化。

2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从基金项目、学术文献两个方面,采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主题,从资助的类型、方向、力度、内容等方面,探讨“十四五”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本学科领域的典型特征,为学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以“health management”“health policy”“health service”“health system”“health care”“health economic”为英文检索关键词,以“健康管理与政策”“健康管理”“卫生政策”“卫生体系”为中文检索关键词,并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代码“G0405”为学科标识,检索年限为2021—2024年,检索资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网站,全面提取项目类型、项目编号、资助金额、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和批准年份等信息。此外,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本学科领域的研究产出。

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分析及战略坐标图等方法,对相关研究的题目、摘要、关键词、高频词等信息进行统计、归纳与分析,构建学科研究热点、趋势及学科脉络关系图谱。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科基金项目资助方向

2021—2024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资助项目260 426项,资助总金额约1 635.7亿元。资助类型包括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覆盖个人、团队及国际合作研究。[10]

从“十四五”时期的资助情况来看,G0405获批资助共823项(2021年178项、2022年223项、2023年214项、2024年208项),累计资助金额达28 689万元。G0405资助范围包括6个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卫生政策与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慢病与护理管理。

从研究主题来看,资助项目主要聚焦在健康管理(16.9%)、医疗服务管理(14.3%)、老年健康(8.1%)、健康公平(5.3%)、合理用药(5.0%)、行为健康经济学(4.9%)、数字健康(4.9%)、医防融合 (4.9%)等领域(表1)。

表1 我国基金委G0405学科2021—2024年资助项目主题分布

项目主题项目数量(项)项目占比(%)健康管理13916.9医疗服务管理11814.3老年健康678.1健康公平445.3合理用药415.0行为健康经济学404.9数字健康404.9医防融合404.9人口健康384.6公共卫生354.2慢病管理293.5卫生应急管理283.4公立医院263.2医疗保险263.2健康促进263.2分级诊疗253.0实施科学与循证医学161.9其它455.5

2025年基金委对G0405申请代码的名称与资助方向进行了调整,更名为“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新的资助方向涵盖公共卫生治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分析以及医疗保险管理与政策研究。项目指南明确指出,G0405不再资助针对具体疾病的病理、临床与护理等研究;更加突出“政策”元素,引导申请者以公共卫生、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大政策问题为导向选题。这种变化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共健康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传统以疾病病理和临床为主的研究已难以有效回应政策治理层面的现实需求。同时,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亟需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这种转变要求学科在强化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政策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以切实提高研究成果服务决策的现实价值与针对性。

3.2 学科基金资助项目依托单位

2021—2024年,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G0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属249家不同的依托单位,其中资助1项的依托单位共139家;2~4项的有94家,共资助项目345项;资助项目数≥10项的有16家(图1),这16家依托单位的资助项目数为339项,占本学科资助项目总数的41.19%,获资助资金11 532万元,占本学科资助项目总资助金额的40.20%。

图1 G0405资助项目数≥10项的依托单位概况图

3.3 学科基金项目资助热点及其典型科学问题、方法应用

通过对面上、重点及青年基金项目的标题和关键词进行知识云图分析(图2),全面梳理学科前沿热点、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G0405基金项目主要有六大研究热点:

图2 2021—2024年G0405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知识云图

(1)健康政策创新与协同治理

以“价值共创”“协同治理”理念为核心, 探索多方利益相关者在健康政策制定中的协同参与机制。研究不仅关注理论框架的构建,还深入探讨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如何在政策执行层面实现协同效应,推动政策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典型科学问题举例:县域医共体转诊与协同机制探索、基层卫生机构公益性激励机制构建、区域均衡发展的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与分类治理、多级医院协同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协同治理机制等。

(2)医保支付机制与战略性购买

聚焦医保支付创新与基金管理优化,基于“激励相容”机制,探索医疗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平衡路径。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优化医保基金分配,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从“战略性购买”视角,提出优化医保支付系统的多维策略。典型科学问题举例:DRG支付下医保与医疗协同机制优化、县域基层医保基金分配与医疗服务提供协同机制探索、总额预算对县域价值医疗服务体系激励机制评估、医保差异化支付策略的成本效益评估等。

(3)数字健康与精准医疗

研究从单一数据分析转向多模态数据整合,利用“真实世界数据”“预测模型”“行为数据”,设计动态健康风险评估工具,支持慢病进程预测与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推动“互联网医疗”从单一问诊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态转型。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驱动决策, 结合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数据,推动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探索“数字孪生”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开发个性化健康画像和数字健康档案。针对“老年人群”“高危人群”“多病共存人群”,研究开发适应特殊群体需求的健康评估工具,构建从健康监测到综合服务的路径。典型科学问题举例:多智能体感知的医学数字孪生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智能生成与匹配、医疗用户需求识别、挖掘与决策规则学习、基于数据驱动的医患关系风险管控模型的实践应用、智慧健康医疗过程的价值管理与协同机制等。

(4)智能健康干预与行为医学

依托 “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聚焦健康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精准干预。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动态决策模型,设计智能健康干预路径。围绕“糖尿病前期”“风险识别”和“分层干预”等主题,构建基于个体健康数据的精准分层管理模型,优化风险分级模型和早期干预措施。结合智能科学、行为科学与心理健康,推动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并深入探讨健康行为的形成与演变机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激励模式的有效性,提出整合心理支持的多层次干预框架。设计基于行为科学的社区干预策略,应用于慢病健康管理。典型科学问题举例:数据驱动的慢性病干预和管理策略、基于混合智能的健康风险识别、老年人自我管理动态适配干预及作用机制、高危人群健康行为促进机制与环境匹配干预分析、老年人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干预策略构建等。

(5)社区健康治理

围绕“公众健康”“老龄化”“社区医养”等主题,利用循证决策和数据驱动的管理方法,推动社区在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服务整合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探索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响应能力和覆盖范围。针对社区老年人康复服务需求,评估供给模式与效果,推动基层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聚焦“整合健康服务”路径,构建“一站式”多病管理模式,整合疾病诊疗、心理支持、康复指导与社会支持, 提升社区健康整合服务系统的韧性与适应能力。典型科学问题举例:家庭医生团队协作在慢性病整合服务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社区老年人康复服务需求评估与供给模式探究、社会组织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慢性病共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社区医养服务系统韧性形成机制与优化策略分析等。

(6)社会热点驱动的动态选题

研究选题快速响应社会需求,聚焦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精神健康”“青少年健康”等热点,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分诊和问诊系统中的应用。针对青少年网络健康行为,提出基于行为模型的教育干预路径, 提升健康素养并改变不良行为。通过智能技术优化健康管理,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典型科学问题举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分诊系统构建与信任机制分析、家庭医生智能问诊融合大语言模型构建、医护人员与智能医疗管理交互优化、青少年自伤行为干预方案及效果验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效应及影响机制。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方法学视角探讨“如何开展研究”也至关重要。本文进一步总结归纳G0405领域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场景,主要包含以下8种:

(1)数据驱动的多模态定量分析:整合真实世界数据、电子病历、传感器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统计建模方法探索个性化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患者健康状态监测及潜在风险变量识别。(2)实验设计与因果推断: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田野实验及准实验设计,评估干预策略与干预行为效果及其因果关系,支持干预路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3)健康经济学评估:通过成本—效益与激励机制建模,量化健康政策效益。(4)系统动力学与复杂系统模拟: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多主体仿真技术,研究健康服务体系的动态响应与长效运行机制,预测多维政策情景的效果。(5)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基于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研究医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优化配置方案以提升服务公平性与可达性。(6)实施科学框架与综合评价:利用理论域框架和扩展实施理论,评估复杂干预措施的实施路径及政策落地效果。(7)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分析健康行为的传播路径和机制,识别健康传播中的关键节点。(8)质性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挖掘健康服务需求、个体就医体验和政策实施的阻碍与支持因素,为优化研究工具设计、策略适配及政策实施路径提供重要支持。

3.4 学科基金项目研究趋势

图3展示了“十四五”时期G0405研究主题在不同年度的战略坐标。第一象限的关键词处于研究网络中心,受关注度高。2021年,核心关键词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干预策略”“健康照护”“协同治理”;第二象限则处于研究网络的边缘,其研究深度和广度相对不足,如“健康风险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第三象限是研究网络的潜力领域,涉及“智能健康”“健康行为”“公共卫生”“医疗系统”,这些主题的向心度和密度较低,内部联系较为松散,研究的独立性较强;第四象限在研究网络中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如“医保支付”“医防融合”“健康生态学”。

图3 2021—2024年G0405基金项目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

2022—2023年,核心主题逐渐转向精准化与智能化,强化了“政策”元素,第一象限关键词分别是“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医共体”“精准干预”和 “数智驱动”“医保基金管理”“卫生政策”“精准干预”。第二象限则出现了新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第三象限有“整合服务”“家庭医生”“协同机制”;第四象限则包括“数字化健康”“社区健康服务”“社区医养”“精准医疗”等。2024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广泛应用,推动“数智驱动”下的管理模式转型和卫生政策优化成为新兴热点。潜力领域(第三象限)包括“模型构建”“多重慢病管理”“干预策略优化”;位于第四象限的“医保基金管理”“智慧健康管理”“协同机制”受到较大关注。

3.5 学科基金项目资助中文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在学术文献方面,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基金委资助G0405学科项目发表中文学术论文2 616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医保支付、医疗保险、卫生政策、分级诊疗、健康中国、政策工具、公立医院、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健康、健康素养等方面(图4)。关键词聚类分析与时间线分析表明,研究者对医保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性改革持续关注。此外,随着“互联网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等新兴概念的涌现,研究呈现出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趋势;“新质生产力”“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等主题成为前沿热点,反映了学科研究在数字化转型与技术驱动创新方面的深入探索(图5)。

图4 “十四五”时期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G0405学科中文学术文献关键词共现

图5 关键词时间线

3.6 学科基金项目资助布局解读与分析

通过对“十四五”期间G0405学科基金项目资助布局的系统梳理,总结出健康政策创新与协同治理、医保支付机制、数字健康等六大研究方向,反映了我国健康管理领域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重大需求。然而,当前G0405学科在宏观系统研究与学科知识创新方面仍显薄弱。既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缺乏对卫生系统整体运行机制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复杂互动机制的宏观视角。例如,医保支付机制相关研究侧重于特定支付方式的效果论证。健康行为干预或慢病管理则聚焦于个体疾病的微观管理技术,此类项目数占总资助项数比重达16.8%。这种碎片化的研究方式限制了对健康治理全局问题的系统认知,削弱了对复杂系统性问题的理论支撑能力。在研究层次上,往往混淆了体制性、机制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问题的边界,过度聚焦于“局部小问题”“微观技术性”或“现实表象”的研究,导致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聚力不够。正因如此,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学科调整为“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明确将其研究范围扩展至更宏观、更具管理性质的领域,体现了对健康治理全局性、系统性问题的关注。

从学科技术突破的角度来看,传统健康管理逐步转向智能健康管理领域。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健康干预路径和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等技术性研究迅速发展。然而,尽管这些健康管理技术在改善特定人群疾病模式方面有所成效,但其真正的学术价值应在于揭示这种“模式”背后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中观层面的卫生服务体系设计,乃至宏观层面的体制优化,提升管理效能。尤其在应对全社会健康治理问题时,单纯依赖技术支撑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健康危机,必须从宏观管理和宏观政策层面进行系统性优化。

4 启示

我国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宏观系统研究、宏观政策创新、学科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未来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凸显时代性、实践性、中国化,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术体系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11-12]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科学研究范式为支撑,以实践路径为落脚点,坚持创新引领、稳步推进,将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融入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事业中。

4.1 健康管理与政策的学科转型与宏观系统思维

随着健康政策的不断演进,健康治理、协同治理与数字治理已成为学科领域的重要热点议题。从“健康管理与政策”到“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不仅是学科名称的转变,更是对学科研究边界、内涵和范畴的优化重塑。在战略理念上,“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更加凸显宏观系统思维、强化公共管理属性,强调政策导向,聚焦公共卫生、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面临的重大政策问题。研究方向上,涵盖公共卫生治理、政策分析、疾病预防控制,关注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管理、医防融合与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医疗保险体制等多个方面。研究者应以此为导向把握研究方向,使申报项目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同时,研究者应明确自身的研究定位与方向,持续提升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厘清研究的边界、对象、内容与方法。此外,研究者还应注重“管理”与“政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直面既有系统性研究欠缺、管理底层逻辑不清晰等问题,聚焦整体系统视角,深入探究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的交互机制,构建兼具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框架。在实践情境中深化理论研究,揭示问题的内在属性与管理规律,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双向反馈,为健康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13]

4.2 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的战略引擎与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加速、城镇化的深入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深刻影响着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14]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人口结构的显著变迁,正重塑公众的健康需求格局。研究者应精准对接国家健康战略部署,不断探索健康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十四五”时期,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资助领域聚焦健康政策创新、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基于数智技术驱动的卫生经济与健康政策研究、健康治理等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健康中国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指明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与研究导向。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正深刻改变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工具,呈现出数据驱动、学科交叉的发展态势。[15]研究者不仅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革新拓宽数据获取的渠道和范围,提升健康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前瞻性[16],更应深入关注这些技术应用背后的管理科学逻辑。

4.3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知识体系

“十四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资助领域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现实问题与实践情境的关注,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医疗与医保体系改革、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管理与服务优化等重大课题。这些问题不仅是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更是理论探索的前沿命题。作为研究者,应关注“持续性”的科学问题,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现实热点问题,立足于当下中国健康治理的现实问题与社会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管理实践为主旨,提高我国健康治理理论、卫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同时,应准确把握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和平道路等多维时代特征, 结合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治理新路径,构建中国自主原创的健康管理与政策学科知识体系。[1,11,13]

作者贡献:罗琳彬负责设计文章研究框架,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初稿;邢怡青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并参与论文修改;张亮对文章整体框架构思和写作提供指导。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 考 文 献

[1] 庄琦. 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行动的成就与经验[J]. 管理世界, 2022, 38(7): 24-37.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管理科学发展战略: 管理科学“十四五”优先资助领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3] 王虎峰, 赵阳.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前后6年我国慢性病研究趋势:由治疗向治理转型[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3, 16(5): 56-64.

[4] 刘雪宁, 杨永生, 肖梦熊, 等. 政策工具视角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探索[J]. 中国卫生经济, 2025, 44(2): 41-45.

[5] 石振宇, 加焱冰, 袁蓓蓓, 等. 我国卫生政策与体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0, 13(10): 20-26.

[6] 余玉刚, 王耀刚, 江志斌, 等. 智慧健康医疗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2021, 24(8): 58-66.

[7] 康力, 王慧. 国内外数字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探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 40(9): 1103-1109.

[8] 王春燕, 张勰. 2018—2021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3(3): 196-201.

[9] 陈思华, 邱焓, 霍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规划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与思考[J]. 科学通报, 2022, 67(7): 630-639.

[10] 郝红全, 杨好好, 赵英弘, 等.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与资助工作综述[J]. 中国科学基金, 2024, 38(1): 2-7.

[11] 杜运周, 孙宁.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必要性、可行性与思路[J]. 管理学报, 2022, 19(6): 811-820, 872.

[12] 盛昭瀚. 扎根中国实践是我国管理学研究的优良品格[J]. 管理工程学报, 2024, 38(2): 1-7.

[13] 唐钧, 李军. 健康社会学视角下的整体健康观和健康管理[J]. 中国社会科学, 2019(8): 130-148, 207.

[14] 赵耀辉, 杨翠红, 李善同, 等. 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J]. 管理科学学报, 2021, 24(8): 154-162.

[15] 许晖, 周琪, 庄伟芬, 等. 服务重塑:数字化如何弥合服务鸿沟: 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24, 27(7): 34-55.

[16] 汪寿阳, 胡毅, 熊熊, 等. 复杂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21, 24(8): 1-9.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 discipline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eriod

LUO Lin-bin1, XING Yi-qing1, ZHANG Liang1,2

1.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Health Governa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 is an essential supporting disciplin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Health Prior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strategic health demands of China, offer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 discipline (G0405).The analysis draws on funding project data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related academic literature. The study highlights six key research themes within the G0405: health policy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mechanisms and strategic purchasing, digital health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telligent health interventions and behavioral medicine, community health governance, and socially driven dynamic research topics. However, challenges remain in macro-system research,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original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address China’s modernization-driven health strategies, futur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needs to align with national prior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scipline’s transform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prioritize problem-solving, shape macro-system perspectives, and foster a stronger connection between practic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dditionally, it should establish a health managem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reflec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istently drive the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evolution of theoretical studies.

K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 discipline; Research hotspots; Disciplin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25.04.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7173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72474162)

作者简介:罗琳彬(1997年—),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与体制改革、医保支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E-mail:Luolinbin1104@163.com

通讯作者:张亮。E-mail:Zhangchunliang@whu.edu.cn

[收稿日期:2025-03-12 修回日期:2025-04-18]

(编辑 薛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