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 北京 100044
2. Center for Projec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Beijing 100044, China
中国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水平远低于城市地区。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15 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平均为25.1%,其中城市22.5%,农村26.0%;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城市15.6支,农村18.6 支;经常饮酒的人群在农村地区为9.3%,远高于城市地区的6.8%;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率,城市要比农村高出38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上人群中,过去一年做过健康体检的比例城市为31.7%,远高于农村的13.4%。[1]
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卫十一项目”)2008年的基线调查同样反映出农村居民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调查显示:项目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平均为27%,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7.5支,吸烟者年吸烟花费是当地家庭年人均卫生支出的2.4倍;经常饮酒的人群比例约为10%;近半年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比例很低,平均为15.2%;过去一年中,15岁及以上人群仅有12.8%做过健康体检。15岁及以上人群自报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卫生保健知识通过电视途径获取的比例为75.3%,53.5%通过医生获取,通过书报和广播获取的分别为19%和11.4%,而通过学校等正规教育途径获取的仅为5.7%。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潥阳市,试点健康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只有68.1%、61.9%。[2]
因此,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营造健康生活方式十分必要,卫十一项目提出了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村建设的理念,通过试点探索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改善健康行为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卫十一项目在设计阶段将健康村建设列为项目的重要内容,并将健康村建设列为评价项目成效的结果指标之一。该项目从试点做起,并逐步在项目地区扩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村定义为:具有较低传染病发病率,人人享有基本卫生设施和服务,社区和谐发展的农村。[3]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村概念以来,国内在2006年后有部分省市开展了类似的创建活动,但健康村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制定和完善。[4]为此,在2008年筹备阶段,卫十一项目即开展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健康村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研究,核心内容是研发健康村的内涵及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村的定义及近几年国内外健康村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将健康村定义为:具有卫生安全的物质和生活环境、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疾病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能在保护和促进村民健康方面可持续性开展工作的行政村。[5]《指南》首次在国内较系统地提出了“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4类:健康环境、健康传播、健康服务、健康状况;二级指标有16项:社会动员、和谐人文环境、饮水安全、传播活动、妇女保健、健康素养、传染病发病、两周患病情况等;三级指标有37个。
2009年,卫十一项目地区在江苏省高邮市、河南省宜阳县、陕西省旬邑县选取了36个行政村,随机分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18个村开展健康村建设工作,干预为期3个月。通过对试点跟踪评估来改进和完善《指南》的各项内容。
评估结果显示:《指南》中的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6],试点村在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传播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7, 8]2010年,健康村创建工作在评估的基础上在项目地区进行了逐步扩展。
由于经济、地理、人口特征的不同,各项目地区健康村的设计理念和主要做法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共同之处有:
(1)制定相关制度与办法,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各地在开展健康村建设中,都制订了健康村建设规划,并将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形成了健康村管理办法、村级卫生管理、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等相关制度。
(2)以人居环境改造作为切入点,培养居民的健康意识。在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因此,项目地区的健康村试点大多以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切入点,所有试点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环境整治活动[5],通过改善村落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来推进和培养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3)培育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项目地区针对农村比城市居民更为严重的生活方式问题,结合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积极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宣传各类常见病防治知识;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发放油壶、盐勺、宣传吸烟饮酒、过咸过油、生熟不分、共用洗漱用品的危害,逐步改变居民的不健康行为与习惯。
资料主要来源于项目初期开展基线调查、中期评估、终末评价验收时获取的定性与定量数据。基线调查时间为2010年5月,中期评估时间为2012年4月,终末评价为2014年3月。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健康村经济条件和硬件设施等存在较大差异,健康村效果评价数据收集及评价工作主要以县或省为单位开展。
以村为单位的健康村创建后的预期结果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增强。反映健康知识的指标为基于基线和评估时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而村居环境改善的指标则主要表现在健康村的垃圾收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改善情况等;村民生活行为的指标则主要为饭前洗手习惯形成率、过咸饮食习惯流行率、吸烟率等;文化生活丰富的指标则主要选取村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健康村创建试点从初始的江苏省海门市、青海省大通县和湟源县、甘肃省皋兰县、重庆市九龙坡区、山西省榆社县和陕西省眉县扩展到40个项目县,共有745 个行政村开展了健康村的创建实践,其中468 个行政村通过了省或县(市)级的评审,达到健康村建设标准或被命名为当地的健康村。
在创建过程中,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如海门市的健康村建设,形成了特有的“健康村创建领导体系、经费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体系”三大保障体系;青海省大通县针对下严村经济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实施“低起点、早开展”的建设思路,将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健康村建设工作的起点;甘肃皋兰县首创组建村级“健康教育协会”,以民间社团推进健康教育工作;九龙坡区海兰村立足“着眼大健康、形成大格局”的建设思路,推进健康示范户创建及“1+5”老户带新户;山西省榆社县和陕西省眉县将健康村建设与各地政府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各项举措相结合,借势推进健康村建设。
虽然健康村建设的时间不长,但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黑龙江林甸县八个试点村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比基期提高了5~11个百分点(表 1)。
重庆市第一批五个试点村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幅度更大,乙型肝炎传播途经知晓率、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四个指标终末评价比基线提高20~65个百分点(表 2)。
山西省太谷县对18个健康村和9个对照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村村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比对照村高9.98和9.53个百分点(表 3)。
健康村的垃圾收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如山西太谷县的11个健康村,80%以上的庭院达到室内外干净整洁,物品堆放整齐;建立了完善的卫生保洁制度,有专业的卫生保洁人员队伍;70%的住宅厕所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又如甘肃皋兰县,7个试点健康村的禽畜圈养率从30%上升到80%,窖水投放漂白粉率从40%上升为90%。
健康村建设的重要成效在于一部分村民的生活行为得到改变。从村民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健康行为“饭前洗手习惯”、“过咸饮食”、“吸烟率”看,坚持饭前洗手的比例由 47.9%上升到56.4%[5],重庆市第一批五个试点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较难改变的吸烟率为例,有三个村的吸烟率下降了8~10个百分点。江苏丹阳四个村的吸烟率虽然下降较少,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表 4、表 5)。
各试点健康村都大力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在村里形成健康向上的业余生活方式。在试点健康村,均建立群众文化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添置了卫生健康、农业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图书杂志,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在青年人、妇女和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的人数和比例得到提高。重庆五个试点村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提高了3~60个百分点。
项目地区从2009年的18个健康村试点,到2013年底 745个行政村开展了健康村创建,表明健康村建设的理念和实施方法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在陕西省眉县、旬邑,甘肃省静宁、皋兰县,河南省息县、汝州等项目地区,健康村试点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从外部实施环境来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新农合制度日益稳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普及,借此同步启动健康村建设,更易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健康村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建设、文明村建设等注入健康的元素。建议在全国倡导开展健康村建设,使健康的理念在农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
在健康村的试点过程中,村级领导班子的观念和意识,以及其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健康村建设的成效,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从青海大通县下严村的建设过程中看到,虽然下严村的经济条件较差,但村支部和村委会对健康的认识到位,善于发动和引导村民,再加上自身的带头作用(如戒烟等),使下严村克服了外在的不利因素,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项目地区所采取的健康村自愿申报制、选择性申报制和直接选择等方法,较好地适合不同地区的情况。一个成功的试点村,能够对周边地区的村镇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影响周边地区村民的认知和行为。
健康村建设需要一种氛围,包括组织氛围、环境氛围、人际氛围。宣传健康村的建设意义、宣讲健康知识、营造氛围是获得村民支持的重要前提。健康村的建设,需要在一定时期集中开展健康知识素养的培养。项目地区所采取的卫生、民政、环保、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及通力协作,按照各自的分工,建立相应的健康村建设组织机构、营造有力的健康村建设氛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健康认知和生活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让现有的健康村得到持续发展,为周边村提供一个健康生活的典范,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继续重视试点健康村的示范作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探索将健康村理念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让对健康的追求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诉求,让健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健康知识成为生活常识,让健康行为成为社区美德规范”等健康村的核心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关键环节。
在创建过程中,各地健康村创建的方式做法地域化差异显著,并且由于各地硬件设施基础、村民健康水平和意识不同,这也导致目前各地区健康村评价的重点有所不同。目前项目仅以省、县级为单位对区域内健康村进行评价,未以卫十一项目8省40县整体进行横向对照评价。此外,健康村创建少数试点村由于未与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协同进行,在卫十一项目资金结束后,管理出现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作为农村健康促进的一项综合策略,健康村建设仍有待继续探索与实践。
[1] | 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EB/OL].[2015-02-10]. http://www.nhfpc.gov.cn/cmsresources/mohwsbwstjxxzx/cmsrsdocument/doc9911.pdf |
[2] |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基线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
[3] | WHO. Types of Healthy Settings[EB/OL]. (2009-06-22)[2015-02-10]. http://www.who.int/healthy_settings/types/villages/en/ |
[4] | 严丽萍,李方波,魏南方,等.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4):243-245. |
[5] | 张巍,田向阳.健康村进展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7):541-545. |
[6] | 刘兴志,程玉兰.健康村建设效果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6):460-465. |
[7] | 卢永,李英华,程玉兰,等.健康村建设试点研究效果的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5):375-378. |
[8] | 王旭丽,黄国荣.溧阳市健康村创建模式及成效[J].江苏卫生保健, 2014, 16(2):6-7. |
(编辑 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