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是指以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服务活动, 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1]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单一的只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服务需求如今向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发展。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将迅速崛起,成为“十三五”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因素[2],所以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居民需要的必要选择。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要性,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体系较为完整,但产业各项亚类发展不协调,供需不平衡,规模差异较大,发展速度和人员分布不均,存在形成新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风险[3],因此明确健康服务业优先顺序,有针对性地供给差异化发展路径,是目前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需求度与满意度二维耦合模型,确定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优先序,分析健康服务产业供给选择路径,为政府优化产业结构决策提供思路借鉴。
1 资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按照地理区位将全国划分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片区,在每个片区抽取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结合省会优先与随机抽样原则,再从每个省抽取1~3个重点城市,共抽取22个省级行政区,34个城市。2017年8月,采用现场问卷与微信网络推送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4个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 360份问卷,有效回收1 1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28%。其中委托各省市当地高校教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问卷514份,通过微信进行网络推送的问卷673份。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 (1)年龄≥18周岁;(2)在所在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3)愿积极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的居民。问卷排除标准: (1)信息不完善,选项存在缺失项;(2)存在明显的逻辑性问题。
1.2 问卷设计问卷参考国家统计局《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办法[4],以产业服务对象为分类标准,将直接服务居民的产业纳入生活性服务业类别,包括医院服务产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产业、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健康教育服务产业、社会健康服务产业、体育健身服务产业、健康咨询服务产业、健康保险服务产业、健康保障服务产业、健康相关产品零售服务产业和健康设备与用品租赁服务产业共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本研究选取这11项与居民直接相关的生活服务亚类进行讨论,且各项亚类间不存在重复与交叉。问卷第一部分为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医保形式等;第二部分为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的需求度与满意度评价,均采用10级评分量表。需求度评价分数设计:1分为不需要,10分为需要,2~9分代表需求的程度,分值越高代表越需要该产品;满意度评价分数设计:1分为不满意,10分为满意,2~9分代表满意的程度,分值越高代表越满意该产品。
1.3 分析方法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居民健康服务产业的满意度和需求度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11项健康服务产业满意度和需求度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需求度与满意度得分的数值和排序进行分析,绘制散点图建立需求度与满意度二维耦合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男性为437人(36.82%),女性为750人(63.18);年龄以20~39岁年龄段为主(51.5%);已婚居民占71.8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75.99%);工作情况以在业为主(77.51%);447人的收入在1 001~3 000元,占38.97%;医疗保障形式以城镇职工医保为主(68.49%);医保覆盖率为94.52%。
2.2 居民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与满意度运用Cronbach's α系数测量居民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与满意度的信度,系数>0.8代表可信度高,检验得到15项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满意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8,说明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运用KMO统计量对居民健康服务产品需求度与满意度的效度进行检验,KMO值>0.9代表效度非常高,11项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的KMO值为0.903,满意度的KMO值为0.909,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为0.000,说明调查结果效度很好。
2.3 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分析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的需求度得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其中前三位是健康保障服务产业、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基层医疗卫生服产业,得分分别为8.23分、7.03分、6.84分;得分后三位是社会健康服务产业、健康相关产品零售服务产业、健康教育服务产业,分别为6.20分、6.03分、5.99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11项健康服务产业的需求度得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1)。
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的满意度得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其中前三位是健康保障服务产业、健康教育服务产业、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分别为7.00分、6.88分和6.75分;得分后三位是医院服务产业、体育健身服务产业、社会健康服务产业,分别为6.33分、6.32分、6.17分。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间的满意度得分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2)。
经过条件匹配,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得分数值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检验相关性,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得分排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线性相关程度。结果显示,满意度得分与需求度得分数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48(P=0.833),满意度与需求度得分排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45(P=0.841)。一般认为,如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1,则变量的相关性很低或不相关。从得分的数值和排序两方面来看,居民对11类健康服务产业的需求度和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所以基于满意度与需求度二维耦合模型来确定健康服务产业供给优先序是符合条件的。
2.6 健康服务产业供给优先序分析将表 1与表 2的需求度得分与满意度得分转化为Likert五点计分形式,得分在0~2之间为完全不需要或非常不满意,2~4之间为比较不需要或比较不满意,4~6之间为一般需要或一般满意,6~8之间为较需要或较满意,8~10之间为非常需要或非常满意。基于需求度与满意度二维耦合模型绘制散点图(图 1),11项健康服务产业分布在3个区域。将位于非常需要且比较满意区域的产业定为Ⅰ类产业,将位于比较需要且比较满意区域的产业定为Ⅱ类产业,将位于一般需要且比较满意区域的产业定为Ⅲ类产业。
结合图 1的结果,按照“需求度优先,参考满意度”的原则,综合对11项健康服务产业亚类进行供给优先排序,结果如下:最急需供给产业类型(Ⅰ类),应最优先供给的产业类型;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Ⅱ类),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的产业类型;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Ⅲ类),大力培育市场需求,合理发展的产业类型。
3 讨论 3.1 Ⅰ类最急需供给产业类型的居民需求度与满意度最高健康保障服务产业处于需求度很高、满意度较高的水平,两个维度得分都是11项产业中的最高分,为Ⅰ类最急需供给产业类型,位于供给优先序的第一位,说明居民对现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认可度较高。在调查的1 187名居民中,基本医保覆盖率为94.52%,主要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45%,一方面说明居民的医疗保险形式仍然较为单一,由市场提供的健康保险服务产品没有被居民接受并消费,健康保险服务市场开发有限,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健康保险服务市场在吸引居民参保方面存在空白。
3.2 Ⅱ类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的需求度与满意度均较高本次调查中,医院服务产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产业、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社会健康服务产业、体育健身服务产业、健康咨询服务产业、健康保险服务产业、健康相关产品零售产业和健康设备和用品租赁服务产业9项Ⅱ类需求型健康服务产业类型均处于需求度较高的水平,占比81.8%。总体而言,人们对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的需求度较高,但需求仍集中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产业、医院服务产业这三类医疗卫生服务上,提示健康服务市场有待多样化发展,市场活力亟待激发;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在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路上,大多数居民对目前改革成效的态度明朗。
3.3 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的满意度较高而需求度不高健康教育服务产业这1项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处于需求度一般、满意度较高的水平,其中需求度得分仅为5.99分,是11项亚类中得分最低的产业。健康教育服务产业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体校及体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4]需求度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居民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健康教育服务产业的专业技术性质较高,大多数居民对这一产业的认知度较低,认为这类产业的服务对象仅是专业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而与自身健康并没有直接关联或作用不大,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样是这类产业的受众,同样能从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中受益。
4 基于优先序的健康服务产业供给选择路径 4.1 优先发展Ⅰ类健康保障服务产业,发挥健康保险服务产业的补充作用Ⅰ类最急需供给产业类型的居民需求度与满意度最高,应优先供给这一产业,满足居民的高需求,同时发挥健康保险服务产业的补充作用,两种产业均衡发展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政府应真正发挥健康保障服务产业的主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真正促进健康保险服务产业的补充与支撑作用,完善鼓励政策引导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同时注重做好二者的衔接,避免保障不充分和相互挤占空间,真正形成政府、医院与基本医保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一是通过宣传,鼓励城乡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让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显性化,并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机衔接。二是放宽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准入,做到“宽进严出”,同时做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质量质控工作。[5]三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增设健康保险险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差异化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失能、护理、养老、医疗责任等服务内容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4.2 结合区域特点按需供给Ⅱ类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发展多种健康服务业态Ⅱ类需求型健康服务产业类型的需求度与满意度均较高,应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按需供给,通过发展多业态、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产业来不断提高居民需求度与满意度。一是结合区域内外环境优势,在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产业基本与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非基本、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多种服务业态共同发展的平衡局面。[6]二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遵循市场规律,不仅要保障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产业,更要促进健康相关支撑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形成全面、系统、整合的健康服务产业格局。在不断激发居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保证满意度同步提高。三是注重医、教、研一体化和健康服务集群特色的培养发展,培育健康消费市场和服务购买机制,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办医发展环境。[7]四是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基于智慧社区不断创新医养结合模式[8],增加家庭医生入户签约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合作,深入推行分级诊疗,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4.3 培育市场需求后合理发展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提升居民健康素养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的满意度较高而需求度不高,应先采取措施增强居民的健康素养,进一步培育居民对这一产业的需求之后再来合理发展这一产业。一是建立专业健康教育或健康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社区与专业健康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健康科普知识活动,通过适当的奖励机制来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二是借助媒体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电视、微信、微博等电子信息平台,宣传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知识,如就医看病、养生保健、康复养老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居民的知识面,提高居民对正确健康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培育健康服务需求,缓解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要加大力度整顿规范媒体健康节目,积极宣传先进健康科学技术,减少错误信息的报道,确保传播渠道的正规性和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实现居民健康素养与城市同步发展。[9]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3-10-14)[2017-11-01]. 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310/t20131018_66502.html
|
[2] |
韩德民, 卢九星, 李星明, 等.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7, 19(2): 21-28. |
[3] |
吴华章, 王秀峰, 宋杨.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17(4): 27-29.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EB/OL]. (2014-04-14)[2017-11-11]. http://www.stats.gov.cn/statsinfo/auto2073/2014-06/t20140606_564763.html
|
[5] |
肖海翔, 章文坤.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J]. 卫生经济研究, 2017(4): 30-34. |
[6] |
代涛. 健康服务业内涵、属性分析及政策启示[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 9(3): 1-5. |
[7] |
何达, 金春林, 陈珉惺, 等. 健康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卫生资源, 2016, 19(2): 141-144. |
[8] |
陈菲, 雷雪. 基于智慧社区的医养服务协同框架及其供给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24): 2944-2947. |
[9] |
赵明辉. 居民健康消费需求与青岛健康服务业发展[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3): 105-109. |
(编辑 赵晓娟)